看《狂飙》馋哭了,肠粉、猪脚面、炒河粉……这些美食吃过吗?_观天下

《狂飙》高开疯走,剧情给力,演员演技精湛,剧中截图到手软的各种表情包在疯传。

小皮也刚追完大结局,抛开剧情不论,看《狂飙》真的下饭!太好吃了,这剧几乎每一集都有美食!安欣一行人小地摊吃肠粉,强哥狂炫2大碗猪脚面,每一幕他们在吃,小皮在流口水~

据说上面这一幕,在网上吵开了,吃肠粉到底要不要加酱油?


(相关资料图)

想在北方找一碗正宗肠粉可不太容易,口感、味道、配料、酱汁...好像总有一点和老广的味道不同。在广东地区,肠粉是极“市井”的食物,充满了粤味道中的烟火气。

常见的肠粉由三个部分组成——米皮、酱汁、馅料。一碗肠粉好不好吃,其实关键不在馅料,也不在酱汁,肠粉的灵魂是米皮,薄而不破,米香滑嫩,清爽弹韧。

新米香,陈米滑韧,新米旧米混合磨浆,是肠粉师傅制作秘技之一。

为了提高肠粉出餐效率,抽屉肠粉代替了古早的竹编,铁盘表面光滑平整,让肠粉更加透薄均匀,但缺少了竹编的清香。

广式肠粉外皮内馅分明,馅料不多不会抢了米香的风头,潮式肠粉则更为粗犷,馅料多而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包不进去的,酱汁也更醇厚,口味层次感更丰富。

▲ 猜猜这是广式肠粉还是潮式肠粉?

强哥最爱的猪脚面

《狂飙》的取景地位于广东江门,一碗猪脚面,属于江门人的日常便饭,看似普通平凡,却有着最深的羁绊。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广东,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世界的大门洞开,那个时代的“高起强”们来不及思考,就投身在无数诱惑与欲望的洪流中。

一日三餐,要么在工厂,要么在地摊。肠粉、猪脚饭、猪脚面...有菜有主食,物美价廉快餐方便。

在工厂附近散落着各种小吃店,顶饱的本地汤粉面是务工者的首选。10块钱一份的咸鱼茄子,8块钱一碗的猪脚面,就是年轻人奋斗的味道。

陈晓卿说,“很多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怀念故乡的食物。我觉得,与其说他们在怀念故乡食物,不如说他们在回忆自己的成长。有人说得好,回得去的叫家乡,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旧厂街,同一片的街坊,同一种生存环境,最终却有人出了国,有人当老总,有人成了普通打工人,有人成了阶下囚...生命中每一个岔路口,逼迫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20年沉沉浮浮,一碗猪脚面,仍然是强哥的最爱。变了的是人,不变的是味道,连同水埠骑楼、渔村老街、茶楼小吃铺,一起刻进时代的DNA中。

老广的美食

每一种都想吃

站在“食在广州”这个牌匾下,很容易茫然得不知如何下口,在广东,在茶楼叹“一盅两件”是老广不可或缺的日常。

一壶茶配两个点心,三五个好友就可以坐在一起,聊一整天。因此,对于老广而言,早茶是美食,也是文化。

▼ 萝卜糕

▼ 芋头糕

▼ 马拉糕

▼ 糖不甩

▼ 粉粿

▼ 叉烧酥

▼ 反沙芋头

▼ 马蹄糕

▼ 榴莲酥

除了点心

再来看看各式老广菜肴

如何承包你的胃

▼ 糯米鸡

在糯米里面放入鸡肉、叉烧肉、排骨、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糯米鸡入口充满着荷叶的清香,咀嚼时黏牙并带有着鸡肉的肉香。

相传糯米鸡起源是解放前广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盖着蒸熟而成,后来为小贩为方便肩挑出售,改为以荷叶包裹。

▼ 流沙包

流沙包是广东地区传统名点,粤式茶楼中常见的一款点心,口感柔韧、麦香浓郁。

▼ 虾饺

起源于广州郊外靠近河涌集市的茶居,那些地方盛产鱼虾,茶居师傅再配上猪肉、竹笋,制成肉馅。当时虾饺的外皮选用粘(大)米粉,皮质较厚,但由于鲜虾味美,很快流传开来。

城内的茶居将虾饺引进,经过改良,以一层澄面皮包着一至两只虾为主馅,份量大小多以一口为限。传统的虾饺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馅料有虾,有肉,有笋,味道鲜美爽滑。

▼ 豉汁蒸排骨

豉汁蒸排骨由小排和豆豉蒸制而成,做法简单快捷,肉鲜美而有豉、蒜香味。

▼ 豉汁凤爪

豉汁凤爪是广东传统名菜,成品酥软又弹牙,看似完整,吃起来却酥糯。

▼ 叉烧包

叉烧包的面皮是用北方常用的发酵面团经过改进而成的。包制时要捏制成雀笼形,因为发酵适当,蒸熟后包子顶部自然开裂,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

▼ 鲜虾烧卖皇

一整只晶莹剔透,雪白粉嫩的大虾仁横卧在烧卖上,卖相极佳。

▼ 艇仔粥

以鱼片、炸花生等多种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湾河,珠江边上贩卖,花生,小虾香脆,鱼片,蛋丝软滑,鲜甜香美,适合众人口味。

看到这里估计口水都快止不住了

来到广东吃几天

享受广式慢生活

吃一口强哥同款

标签: 广东地区 一盅两件 不可或缺 实际上是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