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假送法下乡,助力政府法制宣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声在线讯 (通讯员:张子豪)夏日炎炎,村部道路边一群“红色”的身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大学生服务乡镇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群众抵制黑恶意识以及对毒品的警惕性,更好地进行法制宣传工作,8月8日上午,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滨洲新村在辖区内组织发起送法下乡活动,志愿者队伍来到了滨洲新村学校、店铺、农户家等地,给群众普及禁毒、法律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禁毒、反诈意识。

科普共助风气清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毒品、各类电信诈骗事件被曝光,社会公众对于禁毒、反诈动向也更加关注。新型毒品的隐蔽性、伪装性更是非常之强,不仅包装成零食或日用品,其成瘾性和危害性也更加强大。在农村地区,因老年人居多、通讯手段相对贫乏,信息较为闭塞,群众可能对于新型毒品和诈骗手段的了解仍比较有限,因此,对于乡村进行相关禁毒知识、反诈案例宣传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中,热心大学生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老人讲解有关毒品的危害、举出许多有关电子诈骗的实例,并给群众分发法制资料。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科普作用,更好地帮助了群众辨别毒品的种类。

一代毒品即如鸦片、大麻。二代毒品主要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较大,如冰毒。第三代毒品也被称为“新精神活性物质”,其原材料可能特别易获取,且制作方法较简单,属于易制毒。如芬太尼,在医学上,它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麻醉作用,但不法分子进行化学上的修改时则易制作出更易令人成瘾的毒品。

对于青少年来说,新型毒品成瘾性强,一旦沾上,难以戒断,贻害无穷。通过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活动使居民都充分了解了禁毒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警惕、辨别潜在危险,扫清了禁毒宣传的最后一片“盲区”。活动增强了群众辨别毒品的能力,也使得防诈骗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不少群众表示,在许多富有耐心的志愿者帮助下,树立了为自己和家人在身体、财产等扣上牢固的“安全锁”的意识,同时也对法制社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大学生深入基层普法的积极性,提升了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少志愿者也谈到,在此次活动中收获满满,未来要多多参与送法下乡志愿活动,为良好的社会风气,乡村法治建设轨道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推进法治中国。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