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炎:错误的“逻辑学”称谓,误导了人们对逻辑的理解

逻辑学,最早是由古希腊人通过对语言的推敲、分析和研究而建立起来的一门学问。这意味着:逻辑本就是蕴含于语言意识过程之中的内在规则,是概念(词义)之间的原则性关系。所以,训练人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训练人的形式逻辑之能力;一个人具备了语言能力,也就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个人的语言之严谨,其逻辑思维也就严谨;谁具备了严谨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则谁就具备了强健的逻辑功底。

语词是表示或代表概念的,而逻辑则是概念之间的原则性关系。所以,虽然语言是由语词所链接而成的“语词串”,但其背后却是概念(词义)们依据其间的逻辑关系所链接起来的“概念串”。也就是说,语言意识过程其实就是人们依据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所进行的概念运作过程。

婴童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其仅具有简单而直接性的逻辑能力。比如,当有危险之物向婴童袭来的时候,他会预感到自己将会受到伤害,于是立马躲闪开。动物也有这种直接性的逻辑判断能力。


(资料图片)

人学会了语言之后,就能够运用语言而对概念进行操作和运用,即通过运用语言之方式而将原本无法直观到的相关性(比如相隔久远的相关性)予以关联和表达,也能够逆时向地推演出前因性的概念和事件——这正体现了语言的逻辑思维功能和逻辑判断之功能。

多数概念都是可以通过运用较底层的概念而予以定义或阐释的(比如速度概念就可以通过运用时间概念和距离概念而予以定义或阐释),而那些触底的概念或范畴(比如逻辑),则是没可能通过运用较底层的概念而予以定义或阐释的(所以至今无人能够对“逻辑”一词作出正确的定义),而是只能通过运用喻示的方法而框定其义。所以,笔者说:如果把概念比喻为砖,那么逻辑就是用来粘结砖的水泥;房子是由砖和水泥所构成的,亦如语言(或思想)乃是由概念(词义)及其逻辑所成就的。或者说,房子是由水泥粘结砖之结果,亦如语言(或思想)是由逻辑链接概念之结果。

如果把概念比喻为渔网的网点,那么逻辑就是网点之间的网线。所以,一篇好的文章或一套正确的理论或真哲学著作,其实就是由众多正确的概念及正确的逻辑所链接而成的“概念网”。

设想有两个教练,其中a教练以纯示范动作而教人游泳,而b教练则运用语言来指点人游泳。而要想真正学会游泳,则一定要跟随a教练(而不是跟随b教练)去学,b教练只不过是对游泳之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表述罢了。不过,高水平的总结、表述或指点,对于提高游泳水平倒是有些好处的,但却无法教人开始学游泳,也没可能从根本上打造出游泳健将。人们学习逻辑思维也是这个道理,即必须先跟随他人学会语言,且必须经过强有力的语言训练过程才行。

母亲教婴儿学说话,相当于a教练教人学游泳;婴儿习得了语言,其实就是成就了基本的逻辑能力;学校老师教学生语文,其实就相当于b教练运用语言而指点学员提升游泳能力。

所谓的逻辑学,其实是人们将蕴含于语言意识过程中的、概念之间的原则性关系所发掘和整理之结果,是对语言意识过程(或推理过程或推导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性关系的总结或表述,而不是针对逻辑本身的表述;其所讲解的内容其实并不是逻辑本身,而是遵循正确的思维之方法,故其合适的称谓应该是“语言意识之规则学”或“推导学”或“推理学”或“思维方法学”。

正是因为当初的一些人鸠占鹊巢式地将推理学(或推导学)称作逻辑学,所以才诱导了人们对逻辑的误解,人们才误以为思维之方法(或推理之方法)就是逻辑本身。

逻辑必须建立在语法的基础上,没有语法作为基础,逻辑就无法立足。一个没有语法的语言文字系统,是无法构建逻辑的。

古汉语根本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法,而只是用一些文字符号所拼合起来的“文字拼盘”,这就像结结巴巴的人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而只能断断续续地吐出一些不连贯的单词)之情况一样。

人们对文言文之所进行的、所谓的理解或解读,其实都只是对那些没有语法关联的字词所进行的猜估过程,即猜估其词义(概念)及各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逻辑关系),这显然容易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猜估结果(即所谓的理解结果)。

英语的形成时间较晚,乃是欧洲人在文艺复兴之后用希腊语及拉丁语所建构起来的,其逻辑清晰、语法严谨,且与时俱进(即具备了及时造就新字词之功能)。

由于概念都是虚在,而逻辑却又是概念之间的原则性关系,所以,逻辑乃是虚之又虚的虚在。因此,尽管人们口口声声说逻辑逻辑,但其实真正理解逻辑之词义的人少之又少。(待续)

一一哲学名著《语言·意识·哲学》内容深邃,通俗易懂。由台湾华夏出版社出版并在国外发行以来,外网对其赞誉之声甚高,受到了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切斯的首肯,并被哈佛大学图书馆列为重点馆藏书,现已在大陆以简体字再版,全书80万字,共3册。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